乔亚君工作室:《体育教学》2023年第11期“一体化”专题研讨活动

线上共话幸福体育新课堂 专家引领践行体育新课标——乔亚君体育工作室承担《体育教学》2023年第11期“一体化”专题研讨活动纪实

2023年10月27日,由陕西省咸阳市乔亚君体育名师工作室承担的《体育教学》杂志2023年第11期“一体化”专题研讨会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进行。本期研讨的主题是在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过程中,如何观察判断不同水平学生在体育课上幸福感的获得?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研讨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史兵教授,《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李海燕老师,安徽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学校体育协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体化体育课程研究体育信息化项目负责人张纪胜老师,全国十佳体育教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体育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徐仕岿老师参与点评。本次研讨共有23位教师通过视频连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教学案例,全国30多个体育名师工作室共计8000多人次通过“一体化直播平台”观看本次研讨活动。

为了保证本次研讨活动顺利举行,呈现精彩的研讨活动,本期主持团队乔亚君工作室发起人乔亚君老师多次组织召开团队成员进行线上、线下的筹备研讨会议,集中学习专题活动的操作流程、参与方式和要求,凝炼团队观点,围绕话题确定精准指向在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过程中“如何观察判断不同水平学生在体育课上幸福感的获得?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的核心内容。工作室主持人乔亚君老师结合工作室成员的特点,从主持团队组建、专家团队的邀请、三个微话题分工、研讨话题收集、筹备会简讯、研讨小结、媒体宣传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筹备历时一个月时间,建立了第11期“一体化”研讨活动筹备群,群里随时进行交流沟通,实行主持人总负责,各组的组长协助的工作团队。召开线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力求研讨活动顺利进行,筹备会还得到指导专家的悉心指导。

本期研讨伊始,乔亚君老师进行本期研讨活动的整体介绍,接着《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李海燕老师致开幕词。李主任从回顾上期毛振明教授的讲话中提出“大幸福体育、中幸福体育、小幸福体育”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向全国各地体育同仁介绍了《体育教学》杂志近期的工作开展情况。最后希望我们与全国的体育教师一起为全力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着围绕以下线.体育教学中如何观察判断学生获得幸福感?请举例说明!2.体育教学中不同水平学生获得的幸福感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3.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幸福感的获得?请举例说明!三个话题从观察判断、不同水平学生的感知、到促进幸福感,层层深入,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幸福感,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同仁们,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发表各自观点,有的谈了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外在表现观察判断学生的幸福感,有的从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幸福感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从“学、练、赛”和“乐、动、会”的角度谈学生的幸福感,最后指向教师的幸福感,学生在体育教学上获得的幸福感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等进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话题一由来自陕西省西安小学的李晓霞老师主持,来自全国8个不同区域的一线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观察判断学生获得了幸福感。如: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判断学生的幸福感;从需求的满足度、活动的参与度、技能的达成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幸福感;从开始的愉悦感、过程的存在感、结果的成就感来判断学生的幸福感。张纪胜老师对话题一的研讨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一是幸福感元素包含愉悦感、欣喜感、存在感、满足感、成就感、获得感等;二是从定性和非定性观察幸福感,教师要学会细心和耐心观察,这就需要提升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注重内在和潜在的幸福感。

话题二由来自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的高飞老师主持,来自全国8个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分享自己对不同水平学生获得幸福感的不同体现的理解。如:不同水平段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获得幸福感的不同取决于身心发展阶段、主观意识、运动目标、教师个人能力与教学水平;不同运动能力学生获得的幸福感来源于自身运动水平、运动习惯、团队协作。最后来自陕西省西安中学的徐士岿老师对话题二的研讨内容进行点评,徐老师认为,参与话题二研讨的老师们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展开研讨,非常的接地气,同时提出不同水平学生获得的幸福感应该从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运动技术的完成度、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认可度进行分析,体育教师要更有深度地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乐于运动、享受乐趣、掌握技能,真正具有幸福感,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实现综合育人的价值与意义。

话题三由来自陕西省礼泉第一中学的张磊老师主持,来自全国7个不同区域的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幸福感的获得。包括课堂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课堂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依据运动项目特点,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点展开教学;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做到“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从以趣导学、尊重差异、媒体赋能等方面促进幸福感的获得,进而营造浓厚的幸福体育课堂氛围,实现幸福体育课程。史兵教授对话题三的研讨内容进行了点评,史教授首先对各位老师研讨的内容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幸福体育课堂是对我们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深化。其次从如何理解幸福和幸福感的角度谈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快乐、乐趣、幸福三者间的关系,它们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应该更加考虑到学生长远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并重视幸福体育课堂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最后,史教授希望体育教师们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去实践,并参与到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设中来,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于素梅老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全面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要多观察,多分析学生,了解学情,在体育课堂上要从“乐 动 会”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判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幸福感的获得,最终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幸福体育课堂,追求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老师的职责和使命。

最后,本期研讨的总负责人乔亚君老师做总结发言,他由衷地感谢《体育教学》杂志、与会专家和全国各地参会老师们的支持,并指出“幸福体育课堂模式”交流研讨只是一个开始,最主要的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从理论逐渐走向实践,需要我们去体验、去实践、去反思、去总结,在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指导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健康的幸福人生奠基。

衷心的感谢于老师、李主任为我们工作室搭建与全国各地体育同仁交流研讨的平台,感谢全国三十多个体育名师工作室团队的老师们及全国各地参与交流的体育同仁们,大家辛苦了。有了你们的参加,使一体化主题研讨活动更加精彩。感谢三位点评专家的精彩点评,为我们全国各地的体育同仁关于幸福体育课程建设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感谢为本次研讨活动举办,进行指导的屈中乾老师、陈拥军老师、屈彦雄老师、市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他们从活动的筹备、宣传、场地、网络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践行体育新课标,以体育人,共同谱写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